當楊瀚森身披開拓者G聯賽混音隊球衣踏上賽場時,解說席上的朱芳雨忍不住噗嗤一笑:“這小伙子的NBA夢,現在還是‘待機狀態’呢!”這場首秀不僅吸引了全球籃球迷的目光,更掀起了關于中國球員成長路徑的熱議——菜鳥的必修課,從來都不輕松。
朱芳雨揉著下巴點評道:“我們能看到楊瀚森和NBA球員的差距像超市排隊結賬一樣明顯,但總不能要求菜鳥第一年就變成奧特曼打小怪獸吧?”他刻意壓低聲音模仿球迷腔調,“當年姚明初登NBA時,連英文點餐都要靠比劃,現在你們倒急著給楊瀚森發冠軍戒指了?”
鏡頭捕捉到楊瀚森次節突破時咬緊的牙關,起跳瞬間球衣肩線崩出細密褶皺。他在三人包夾中硬生生將球塞進籃筐,落地時卻因慣性踉蹌半步——這記2+1讓場邊助理教練直接把戰術板拍出了響亮的“啪嗒”聲。
Opta數據揭露殘酷真相:本場楊瀚森籃下對抗成功率僅38%,但場均跑動距離4.2公里竟排進G聯賽前鋒前20%。更耐人尋味的是他的防守覆蓋面積達9.3平方米,幾乎相當于半個標準電梯間。
資深球探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吐槽:“看到楊瀚森第三次被晃倒時,我家的貓都尷尬地用爪子捂住了眼睛?!倍S隊記者則發現更衣室里貼著姚明親筆便簽:“我新秀賽季連續投丟過23個三分”。
筆者認為這場“首秀喜劇”恰恰折射出中國球員留洋的常態。當楊瀚森在暫停時反復擦拭球鞋上不存在的灰塵,那雙微微顫抖的手是否在訴說:每個巨星的成長史,本質都是部笑中帶淚的脫口秀?